相机对焦螺纹套筒如何加工?一篇文章教你用线切割中走丝机床!
对焦螺纹套筒(见图1)是相机镜头机械结构中的核心部件,它通过精密旋转运动驱动镜片组前后移动,从而实现精准对焦。其重要性在于直接决定了成像的清晰度与对焦速度,广泛应用于各类手动及自动对焦镜头。其核心痛点在于长期使用后易出现磨损、螺纹旷量导致对焦精度下降,甚至出现“拉风箱”现象,严重影响拍摄体验。
图1 对焦螺纹套筒
相机(见图2)的对焦螺纹套筒目前最常用的加工方式是中走丝线切割加工,其核心优势在于兼顾了精度、效率与成本。相比快走丝,中走丝通过多次切割和更精细的控制,能实现更高的尺寸精度和更优的表面光洁度,满足套筒对平滑运动与低磨损的苛刻要求。同时,相较于慢走丝,它加工效率更高,成本更具优势,非常适合该类精密零件的批量生产。
图2 相机
中走丝线切割加工技术是一种介于快走丝和慢走丝之间的电火花线切割工艺,采用镀锌黄铜丝(直径0.1-0.2mm)作为电极,通过高频脉冲放电腐蚀金属实现切割。其走丝速度(6-12m/s)高于慢走丝但低于快走丝,兼具一定加工精度(±0.003mm)和较高效率。该技术支持多次切割,首刀高速粗加工,后续精修以提高表面质量(Ra≤0.7-1.4μm),适用于模具钢、硬质合金等难加工材料。优势在于性价比高,维护成本低于慢走丝;缺点是电极丝损耗较大,长期使用后精度会下降,且对工作液清洁度要求较高,适合中小批量精密零件加工。
不同于相机结构件常用的铝合金或黄铜,对焦螺纹套筒通常选用机械性能更优的SKD11合金工具钢(见图3)。本文所设计的套筒试样材料与高性能镜头内的精密部件材料一致,均为SKD11。该材料为高碳高铬冷作模具钢,经过热处理后具有极高的硬度、耐磨性和尺寸稳定性,适用于制造高精度、长期频繁运动的精密部件。尽管该模具钢在普通消费级镜头上的应用较少,但中走丝线切割工艺属于精密加工,对材料硬度适应性强,能够满足多种高精度光学部件的制造需求。
图3 SKD11化学成分图
本文以相机对焦螺纹套筒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行业标准、加工设备、加工流程、参数设置、三坐标检测和粗糙度检测进行测试。本研究验证了中走丝工艺加工高精度相机对焦螺纹套筒的可行性,为相机对焦螺纹套筒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
行业标准
国家标准(中国)
GB/T 22056-2008 显微镜物镜螺纹
GB/T 13962-2009 GB/T 13962-2009
国际标准
ISO 9345 光学和光学仪器 - 显微镜 - 物镜螺纹
ISO 11381:2016 光学和光学仪器 - 眼科光学 - 螺纹
加工设备
1. 设备选择(见图4)
设备:智凯ZKA400 六轴数控线切割机床
标准:T/ZZB 3754-2024《DK77全闭环中走丝线切割机床》
图4 智凯ZKA400
2. 设备参数
行程:有效加工行程320*400
锥度:±6°±15°
最大加工效率:≥300mm²/H
表面光洁度:Ra0.8(多次切割)
精度:±0.003mm
系统:系统支持Windows10及以上操作系统
画图:支持多种画图文件导入
精度高:四轴螺距补偿,六轴数控
3.功能介绍
1)五轴数字控制,四轴联动;X/Y/U/V轴采用交流伺服电机驱
动,并经过激光干涉仪校正补偿,提高运行精度及位移速度。
2)高效低损的绿色电源控制设计,大幅提高切割效率,减少电
极丝损耗。
3)X/Y轴拖板采用三层运行结构设计,配合进口精密直线导轨
和滚珠丝杠,确保工作时始终保持在台面内运动,保证切割精度及使
用寿命。
4)手持单元控制五轴电机驱动,功能强大,方便快速移位及模
具校正。
5)采用上下双紧丝机构,使电极丝张力在切割过程中始终保持
一致,大幅减少断丝现象。
6)多功能工件夹具,实现多方位模具装夹。
7)采用自动注油装置,关键部位定时定点集中润滑,延长部件
使用寿命。
8)双水泵配合滤芯高压循环过滤系统,延长切割液使用寿命。
9)配备智能工艺数据库,每次切割工件无需人工调节高频参数,
操控界面具备先进的人机对话功能,中文菜单显示,只需输入工件高
度,电极丝直径,切割次数这三种数据,系统即可自动生成切割参数;
解决了因操作人员经验不同,造成每次切割工件存在差异。
加工流程
1. 将基板表面测试干净
2. 专用夹具固定股基本
3. 图形导入
4. 软件点“开水”检查是否正常
5. 点“加工”一键开始运丝、高频、冲水
6. 开始加工中
参数设置
试加工:
1. 试加工材料
图5 加工材料
2. 导入图纸
图6 图纸
3. 设置参数
图7 参数
4. 开机检查后
5. 开始加工
图8 加工
6. 工件切割完成掉落
样品,成功:如下图
成品OK,无灼烧、发黑变色等问题
图9 成品
三坐标检测
为验证中走丝线切割加工的相机对焦螺纹套筒轮廓与形位公差,采用三坐标测量机进行高精度检测。选用热稳定性优异的陶瓷基标准样块作为基准,通过接触式测头对对焦螺纹套筒试样进行三维轮廓扫描,测量点间距设置为0.1mm,采样速度控制在2mm/s。检测系统温度补偿精度达±1μm,重复定位精度≤3μm,可准确评估对焦螺纹套筒圆柱度、同轴度及外径尺寸偏差,确保整体加工精度控制在±5μm以内,满足高端相机对焦螺纹套筒对动态平衡与低噪音的严苛要求。
图10 三坐标示意图
粗糙度检测
对相机对焦螺纹套筒试样进行表面粗糙度检测,通过与标准
粗糙度样块进行对比,确定相机对焦螺纹套筒加工表面的粗糙度
等级。检测结果表明,相机对焦螺纹套筒试样加工表面粗糙度为
Ra0.7-Ra1.4,满足Ra ≥0.7 的要求。
若您希望进一步探索,对焦螺纹套筒的高效替代方案(如异形螺纹结构适配高扭矩镜头组、动态传动优化);相机内齿轮/传动件替代传统调焦机构核心部件(如镜筒连接环、阻尼调节模块)的精密加工工艺;SKD11/不锈钢套筒的防变形控制与摄影级精度提升(极端环境下的焦点稳定性测试);线切割设备选型指南(针对套筒斜螺纹切割、多镜组批量加工的功率与精度匹配);实操关键(拍摄季前套筒组件维护、动态负载参数设置);行业案例(旗舰级电影镜头中的对焦螺纹套筒切割实例)等。欢迎关注【智凯数控】或私信咨询!我们提供从相机精密件到光学镜组的全流程技术方案,助您实现高强耐蚀、零误差传动的专业级对焦系统升级!